Search

兒科急診的小故事

BNT疫苗開始接種,現場還是有一些小狀況發生!
<...

  • Share this:

兒科急診的小故事

BNT疫苗開始接種,現場還是有一些小狀況發生!

先來看幾則新聞

1.惜惜!南投校園BNT開打 女高中生暈針腿軟、痛到哭-自由時報

2.嘉義縣、市校園BNT疫苗開打 少數學生暈針-新頭殼newtalk

3.打疫苗暈針 中彰投15學生送醫-聯合報

我之前的有一篇文章,有談到暈針,再拿出來複習吧!

「暈針」有時候是真的嚴重喔 !

之前我上小兒急診班,遇到一位女同學來急診求診,主訴是打完流感預防針之後,發生暈針。(圖1)

女同學在兒科急診時,血壓一度降到64/33 mmHg(圖2),我還用了生理食鹽水灌注才讓她血壓穩定到93/63mmHg(圖3)。

這也讓我再次見識暈針的可怕!

所以建議大家打完針在現場休息30分鐘,沒事再回家。

「暈針」

又叫做打針恐懼症(needle phobia),是很常見的一個心理疾病。

根據統計,台灣大約有0.4%的人口會暈針;通常發生在青春期之後(因此小baby是不會暈針的)。

性別差異,台灣研究是男性比女性多(55:45),國外有些則是說女性比男性機率多一些,目前並無定論。

引起暈針的原因,有人是很怕看到針,有些人很怕痛,也有些人因為過去打針有不好的回憶,還有遺傳的因素,都有可能造成一個人會暈針。曾經暈針過的人很容易再次發生暈針。

暈針廣泛發生於於打針、抽血、輸血、捐血、疫苗注射等各方面。

暈針最普遍的症狀之一,當一個人看到針管,扎在身體上,甚至連扎都還沒有扎,身體立刻產生一連串反應:恐懼感先刺激交感神經系統,先心跳上升,血壓升高→然後進入迷走神經過度的矯正(vasovagal reflex),瞬間心跳變慢,再刺激腦部分泌鬆弛血管的激素,然後血壓降低,進而昏倒。

青春期青少年血氣方剛,心氣未定,往往情緒較激動,為血管神經性反應暈厥之常見族群。

大部分的暈針都發生在打針那一剎那的2-3秒鐘之間,然而有報告指出16.7%的人不見得馬上暈倒,可能在餘悸猶存,打完針後5到30分鐘才發生。建議大家打完針在現場休息30分鐘,沒事再回家。

絕大部分「暈針」的人昏倒後幾秒鐘就醒來了,這可以跟嚴重「過敏性休克」的病人區分,後者不會馬上醒來。不過很困難的是,有很少數的暈針病人經過10到30分鐘才醒來,這時候血壓低,又昏迷不醒,的確與過敏性休克很難區分。

至於暈針的患者雖然醒來了,血壓不會馬上回到正常,因此不要馬上起身,還是要躺著休息,兩小時內一定可以恢復正常血壓。

下面是我個人列出了九個可能會引起暈針的因素,

(1)個人身體衰弱(如貧血)

(2)神經過敏、緊張過度。

(3)膽子很小,畏懼情境。

(4)接種手法的細膩度。

(5)接種時刺穿動脈引起溢血現象。

(6)在飢餓或疲倦時打針。

(7)就是很怕針頭。

(8)不明原因,就是怕打針。

(9)就是遺傳。80%的暈針病患者可以找到親戚也有同樣的問題。


Tags:

About author
not provided